(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17日專電)新加坡「馬習會」落幕,美威斯康辛州迦太基學院教授席爾在「電訊前鋒報」撰文指出,兩位領導人會晤反映兩岸長期穩定擴大合作及充分準備。 席爾(Arthur Cyr)「中國大陸與台灣擴大事實合作」(Arthur Cyr: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Expand De Facto Cooperation) 一文,在愛荷華州電訊前鋒報(Telegraph Herald)刊出。對部分媒體評論這場歷史性會晤僅為「象徵性」意義,他認為是高度誤導。 文章提及,2014年初,兩岸初步同意互設辦事處,不用領事或大使館等正式外交意涵用語;兩岸愈來愈多穩定及直接交往,互不否認治權,持續往前邁進。 席爾認為,台灣與大陸已建立穩固合作基礎,2008年11月兩岸兩會首次歷史性協商,簽署包括兩岸直航等協議,目前兩岸直航班機每週已由36班增至108班、直飛貨機每月也有60班。 席爾也說,2010年兩岸簽署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」(ECFA),對馬英九總統是一大勝利。馬總統自2008年上任以來,努力降低兩岸緊張情勢,增加合作關係,而「九二共識」是兩岸推動合作的根本原則。 評論文分析, 「務實主義」(pragmatism)顯現台灣與大陸交往的政策特性。自1972年尼克森訪「中」、1978年美中建交以來,台灣即採取全面、非對抗(non-confrontational)策略。 外交部駐美各辦事處功能持續擴大,積極洽邀美政府高層官員及國會議員訪華,包括美前總統柯林頓曾在阿肯色州州長任內訪台,與美國國會關係多年來也產生效益,美對台軍售即是其一。 席爾更進一步指出,兩岸簽署的協議不僅重要,而且是兩岸關係的晴雨表,假若兩岸經貿合作遽然停止,將付出沉重代價。目前兩岸貿易及投資勝過意識形態。10411184AA239789E42E664
arrow
arrow

    hef80bm72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